从战略研究看千里跃进大别山

分享到:0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企业管理网   发布者:admin
热度8票  浏览4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11月20日 10:35

这篇文章是以“千里跃进大别山”为案例来研究战略统筹理论。仅仅是作为学术研究,不具有其他任何意图。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件大事。1947年8月6日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跨越沙河、汝河、淮河等,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直下大别山,开始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此事件成为毛泽东的战略思想的光辉实践已经载入革命的史册。研究“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事件,对于战略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很有益处。

到了1947年初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国共双方的战略均势已经开始形成。毛泽东提出了“经略中原”的政治军事思想。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失利的情况下实行了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的战略。当时,“陕北情况甚为困难”,毛泽东果断决定刘邓大军直出大别山,打破国民党军的战略部署,是非常高明的战略决策。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完全出乎蒋介石的意料,打乱了国民党军的战略部署,直接威胁着南京和武汉。有利于解放军的战略态势的改变和战略格局的变化。但是“跃进大别山”的战略展开并没有达到毛泽东的战略预期。

毛泽东在给刘邓的电报中,指出了我军进入大别山以后的三种可能:

第一、付出代价,站不住脚,返回来;

第二、付出了代价,站不住脚,在大别山周围打游击;

第三、付出代价,站稳了脚,恢复大别山根据地。(见张雄文著《毛泽东粟裕与淮海决

战》一书19页)无疑,毛泽东的战略预期是第一种可能结果,而不是第三种可能结果。但是,实际情况是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受到国民党军33个旅的包围,始终无法摆脱,更无法取得战略主动。刘邓大军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被迫分兵打游击。(同上第40页)在陈粟大军的配合下勉强取得了第二种可能结果。这样的结果是毛泽东难以想象的。

为什么“千里跃进大别山”并没有达到战略预期呢?

首先是这个时候毛泽东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战略思想(或者说战略思想还在形成过程中),他对于战争形式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经验上。战略思想是从军事思想中形成的,是军事思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升华和结晶。军事战略是针对复杂战争形式的(不是任何一场战争都需要军事战略)。不是针对简单战争形式的。当解放战争的战争形式已经远非超出在井冈山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那样简单,同时战略均势已经出现,指导战争必须要运用战略,需要有更高层次的战略思想。军事思想就不适应了。由于毛泽东长期远离战场,中央军委的决策者们也都不没有注意到解放战争的战争形式变化,对于战争形式的认识还是抗日战争的。所以没有研究战略,更没有形成系统的战略思想。毛泽东要刘邓大军直出大别山仅仅是作为一种军事手段,而不是作为战略手段运用的。(在战略出现以后,军事手段起到策略的作用)

战略与军事的区别在于争取主动和把握主动。军事是为了消灭或控制对手。但是在复杂战争形式下,直接的消灭对手或控制对手都很难。必须通过战略组织,调动对手,打乱对手既定的战略部署,争取主动,创造战机以消灭敌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最新报道

子分类

金钥匙-在线咨询                                                                  

关闭
总部邮箱:772491168@qq.com  ;46980920@qq.com   
总部电话:020-81217181  ;020-81215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