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期安排新人给老板当跟班

分享到:0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企业管理网   发布者:admin
热度41票  浏览71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11月20日 11:57

强行与员工交谈,只会给他们增加多余的心理压力,根本达不到说话的效果,更不要说听到他们的心里话了。而且一味的试图打开他们的心扉,也会让我疲惫不堪。每天都和学生们面对面共事的山近社长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太过小心翼翼,我自己的神经也会受不了的。”

  无论哪个公司,都会安排内定新人参加1次实习。武藏野公司的新人实习安排与其他公司有所不同,我们会安排新人给老板当跟班。从早晨我走进公司开始,一直到工作结束回到家,当天给我当跟班的新人需要随时跟从。

  其实这个让内定新人当跟班的实习方式是左美迪安琪公司的山近义幸社长的独创,并且已经过多次实践。左美迪安琪公司经营的是人才中介和招聘顾问事业,因此该公司的社长常常需要前往全国各地出差。于是借此机会,山近社长便带着内定新人飞往各处,去拜访各个企业的社长,或者与各企业的人事负责人商谈公事,以帮助新人接触和适应商业事务。山近社长通常1天带2名学生当跟班,一年600人。从开始实施这个办法开始,至今总计超过4 000人,据说他们已经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武藏野公司采用安排内定新人给社长当跟班来完成实习,是为了加强社长和内定新人之间的相互了解。由于我们公司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拥有与公司相同的价值观,所以我完全不会给他们工作上的任何指导。基本上只要求他们在旁边看。即便是让他们帮忙做点事,也只是做些跑腿之类的杂活,比如我可能要求他们“去把这个明信片寄一下”或者“把这个交给某某事业部的某某”。

  一开始也没有必要主动和他们说太多话。内定新人往往是第一次上班,难免有些紧张,如果强行与之交谈,只会给他们增加多余的心理压力,根本达不到说话的效果,更不要说听到他们的心里话了。而且一味的试图打开他们的心扉,也会让我疲惫不堪。每天都和学生们面对面共事的山近社长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太过小心翼翼,我自己的神经也会受不了的。”

  我的经验是,即使不刻意考量多交流这件事,只要一直在一起工作,过了半天后,双方之间也能够推心置腹地聊。只要顺其自然,便可达成目的。

  一旦跟班工作结束,所有内定新人的表现都是一样的筋疲力尽。我们公司2008年的新进员工竹元成是山梨学院大学驿传系的高材生。说起山梨学院大学,谁都知道是驿传专业的名校,曾拿过箱根驿传大赛的冠军。假如单纯比试体力的话,比一般院校不知强壮多少倍。但是,就连这个竹元成,在经历了2天1夜的跟班实习之后,在第2天下午也已是力不从心,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20几岁的内定新人居然比60多岁的社长还要疲惫,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体力不好,而是由于他们过于紧张,压力太大了。要在严苛的经商行业乘风破浪,独占鳌头,光有体力是不够的,还要有很高的精神集中能力。只是以实习的方式亲身体验一下,已经足够给新人们提醒这个事实了。

  这里顺便说明一下,这位竹元成职员后来又主动要求,重新给我当了一次跟班。明知这个工作是一种极其辛苦的经历,却敢于主动挑战。这名职员一定前途无量。

  与大多数公司不同的是,鹤见制纸股份有限公司将社长带着学生实习的过程当做应聘的最后一关。

  该公司的里和永一社长在参加了武藏野公司举办的第5期经营实践课程之后,痛感招聘应届毕业生新人的必要性,从2005年开始了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活动,招聘到的新人已在2006年入职。那是他们公司历经62期招聘之后,进行的第一次尝试。通过左美迪安琪股份有限公司的协助,成功招聘了2名应届毕业生新人。自那时起,2007年招聘了2人,2008年招聘2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他们一直继续着这份工作,直到2009年预计招聘3人。

  由于这样形式的实习,是从早到晚都要和学生在一起度过的,午餐自不必说,每天的最后一顿饭也自然是和学生一起吃的,甚至喝酒也一起去。不过经历了整整一天的共处,到了晚上,学生的心情也由原来的紧张拘谨,变得放松下来。再加上痛饮了一杯,借着酒劲,自然而然就可以打开心扉,就公司的事、个人的事畅谈自己的见解了。甚至自己找工作时的辛苦也可以娓娓道来了。通过这些交流,面试时未能了解透彻的学生的价值观,便摆在了眼前。

  鹤见公司在新人实习时,会为每一名内定新人准备一份印有“鹤见制纸股份有限公司内定候补者”字样的名片。社长带新人随行去拜访银行时,据说都银三行的分行长也会虚心地与学生交换名片。交换名片这一行动,对于学生来说很可能是出生以来的首次,更何况还是与知名银行的分行长交换,必定是诚惶诚恐。

  里和社长来参加我的演讲会,或者武藏野经营顾问项目的共通学习会时,偶尔也会带着实习生一起来。这时,与经营顾问企业合作的各位社长也会前来参加会议,借此机会,里和社长会让学生与各位社长交换名片。而各位社长也会适时地寒暄一下说:“你与公司有缘分呢。”“能进这家公司真不错啊。”这样一来,学生也会受到很大的鼓励。

  2008年就是该公司第1期采用这一方法招聘而来的员工在该公司工作的第3年了。该公司的风气也早已为之一新。

  ——本文摘自 《不辞退录用》 (日)小山升/著 中信出版社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最新报道

子分类

金钥匙-在线咨询                                                                  

关闭
总部邮箱:772491168@qq.com  ;46980920@qq.com   
总部电话:020-81217181  ;020-81215070